很多人对金砖的来历和制作过程充满好奇,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奇闻网小编一起金砖的奥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个去北京故宫参观的愿望。故宫,这座历史悠久的圣地,承载着我国无数人的记忆。在明清时期,这里曾是皇家的禁地,普通人无法涉足。随着故宫的开放,我们逐渐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其中最令人好奇的莫过于故宫是否真的是用“金砖”铺就。
“金砖”这个名字其实是一个误解。实际上,它最初被称为“京砖”,因为人们难以进入紫禁城,便产生了皇帝居住的地方应该是金砖铺成的想象。后来,因为谐音的缘故,它被称为“金砖”。在迁都后,紫禁城的建设集结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其中,朱棣特别指定苏州的陆慕砖窑为故宫烧制砖块。
陆慕砖窑的砖石制作非常讲究。选用的泥土必须是太湖的泥,这种泥土需要符合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特点。泥土要经过长时间的放置,以去除其“土性”,然后经过人或者牛的反复踩踏和摔打,再压入模板,放置七个月以上。
烧制过程更是繁复。砖块首先要用糠草熏一个月,接着用片柴、棵柴、松枝柴分别烧一个月,经过这四种不同燃料的燃烧,耗时长达130天。出窑后,砖块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如果一批砖中有六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标准,那么这批砖就是残次品。从选土到烧制,再到桐油浸泡(为了增加光泽和延长使用寿命),一块金砖的完成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如今,金砖的价值更是水涨船高。2012年,89块与北京故宫同款的金砖卖出了950万元的高价。甚至有两块永乐年间的金砖卖到了八十万元。这样的价格,让我等普通工作者望而却步。你工作几年能买得起一块呢?
通过对金砖的制作和价值的了解,我们不禁感叹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辛勤付出。每一块金砖都是他们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