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传奇故事三受降城
中宗时期的防御巨擘张仁愿与受降三城堡的传奇故事
中宗时期,张仁愿以卓越的军事智慧与胆识,构建了三个重要的城堡——东受降城、西受降城和中受降城。这三座城堡犹如北方的钢铁长城,屹立在黄河河套以北一线,对于唐王朝的防御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中受降城位于黄河河套以北的中心地带,南近朔方郡;西受降城则紧邻灵武郡;东受降城靠近榆林郡。这三座城堡东西相连,相互呼应,距离各约四百余里。它们不仅开拓了唐境土地约三百里,更改变了唐与突厥的边界,使黄河河曲以北的突厥土地归唐所有。
据《张仁愿传》记载,当时朔方军总管沙比忠义曾被突厥打败,朝廷遂诏令张仁愿担任御史大夫以接替其职务。张仁愿到达后,迅速调整战略,夜袭敌城,取得了胜利。此前,唐与突厥以黄河为界,但张仁愿筑造的三座受降城,使得唐军在此地进退有据,攻守兼备,有效抵御了突厥的侵袭。
张仁愿趁默啜可汗率兵西击突骑施之际,抓住时机在河北筑起三座受降城,以此断绝突厥南侵之路。他还设立了烽火台一千八百所于牛头山、朝那山以北,以便各城之间的联防。自此,突厥不敢越过山脉放牧,朔方地区也再无寇患,为唐朝节省了大量的军费。
受降城初建时,并未设置传统的防御设施如壅门、曲敌、战格等。面对质疑,张仁愿坚定地说:“兵贵攻取,不贵退守。”他强调当敌人来袭时,应全力出击,而不是依赖防御设施。后来当常元楷担任总管时,还是增设了壅门等设施,实现了攻守兼备的效果。
张仁愿的智慧与勇气,不仅体现在他的战略眼光上,更体现在他对士兵的关爱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上。他建立的受降三城堡,不仅为唐朝带来了和平与安宁,更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和卓越领导力。这些城堡不仅是防御工事,更是张仁愿为唐朝和后世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