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疗条件低下,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如何呢?
近年来,“医患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医疗纠纷频发,仿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紧张感。其实,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会发现,这种紧张并非今日才有,而是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医疗史。
战国时期,扁鹊在体检时发现齐桓公身体有异样,善意提醒他及时治疗。齐桓公却讳疾忌医,扁鹊只好委婉地预测齐桓公可能会有“医闹”的潜质。最终齐桓公病发,扁鹊只能远走秦国。这个故事似乎预示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医患关系的紧张现实——“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即医生乐于治疗无病的病人,以此作为自己的功绩。这种心态在某些医生中确实存在,但救死扶伤仍是他们的主要使命。
与此寿春县有一位名叫“登女”的赤脚医生在当地小有名气。她不想一生只做个普通的江湖医生,于是借助网络水军大肆宣传自己乃是天降神人。很快她的名声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被召入宫中。在皇帝的庇护下,登女成为了一位备受追捧的医生。她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当曹叡生病时,她虽然代理了一种高价药水并赚得盆满钵满,但当药水无法治愈皇帝的病情时,她之前的夸大宣传导致皇帝愤怒不已,最终命丧黄泉。
历史上的名医如曹操请的华佗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困境。曹操长期头痛,华佗采用针灸治疗虽能暂时缓解疼痛,却无法根治。华佗如实告知曹操病情后却遭到误解,被指责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最终华佗因遭到曹操手下充当医闹的人暴力对待而丧命。这个故事揭示了无论是像扁鹊和华佗这样的名医还是像登女这样的江湖游医在中国历史上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即便他们一时得宠,但只要职业生涯上稍有疏忽就可能面临责罚、通缉甚至生命危险。因此无论是患者还是医者都同样不易。这不仅仅是过去的问题更是如今社会应该关注和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