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脱口秀不能口无遮拦
针对脱口秀行业在言论边界的问题,人民网多次强调其内容创作需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法规相吻合,坚决反对低俗化的“口无遮拦”。以下是关于此事的深入剖析与要点梳理:
一、监管案例及其行业警示
在脱口秀行业的舞台上,一些演员为了追求笑果而触碰了社会敏感话题,结果受到了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例如,脱口秀演员李波因在演出中调侃上海疫情和未成年人,被处以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类似的事件在北京、陕西等地也屡屡发生,一些脱口秀团体因内容低俗或涉及禁止性话题受到查处,最高罚款金额达到7万元。特别是今年某脱口秀演员冒犯人民子弟兵的事件,更是引发了公众的广泛争议和批评。其所属公司因此被立案调查,该事件被评论为“片面追求笑果而不惜踩线”,再次强调了“脱口莫脱轨,玩梗须有度”的重要性。监管部门通过罚款、暂停演出等措施,向行业传递了明确的信号,要求严守公序良俗底线。李波事件后,其团队深刻反思,宣布暂停全国巡演进行内部整改,并承诺以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回归舞台。
二、内容创作的核心边界
脱口秀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其内容创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边界。人民网明确指出,脱口秀不得调侃重大公共事件(如疫情防控)、未成年人保护等敏感议题。这些领域是社会的底线,任何形式的调侃都可能引发公众的不满和批评。创作也不能以低俗语言或人身攻击来博取关注,而应坚守价值观导向。创作者应以“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为职业底线,避免因过度娱乐化而消解社会主流价值。央视网等媒体也反复强调,“价值观立得端,言行才不会跑偏”。
三、行业引导与演员责任
面对脱口秀行业的乱象,各地文化部门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脱口秀剧本进行严格的内容审查。要求演出机构建立内容审核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低俗内容的出现。对于演员来说,自我约束至关重要。一些演员在出现问题后,通过公开道歉、暂停演出等方式回应公众的批评。例如,李波引用《庄子》表明自己的反思态度,承诺提升思想认知。而对于那些严重违反规定的演员,如因冒犯言论而引发争议House的演员,其所属公司决定无限期停止其演艺工作。
人民网的系列评论表明,脱口秀作为新兴文化形态,在创新表达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平衡至关重要。在追求艺术活力的更要坚守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底线,确保这一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