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举报中国人寿当事人再发声

奇人奇事 2025-04-22 17:38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针对“实名举报中国人寿当事人再发声”事件,从2024年8月至2025年3月的公开信息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核心进展和各方回应:

一、当事人张乃丹的声明中,她揭示了几个要点:

1. 与总公司调查组面谈无果:张乃丹表示,自2024年8月与中国人寿总公司纪委调查组面谈以来,一直未得到实质性的回应,相关举报的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

2. 解释举报延迟:对于为何在16年后才进行举报,张乃丹表示早年因对行业规范了解不足,未能意识到公司行为的违法性。随着信息的透明化,她发现嫩江支公司的造假问题愈发严重,这才决定站出来举报。

3. 回应“误导客户退保”的指控:张乃丹强调,她的举报内容均有证据支撑,之前的举报已得到黑龙江银保监局的查实。客户选择退保是因为权益受损,并非受到她的误导。

4. 揭露行业共性问题:张乃丹指出,“销售误导”、“虚列费用”等行为是保险行业的长期顽疾。尽管她的实名举报后公司停止了克扣员工奖金,但行业的系统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治。

二、事件的处理进展及各方回应如下:

1. 中国人寿自查情况:总公司成立专项调查组赴当地核查,对于存在的问题,他们表示“在风险容忍度范围内”,并承诺强化问责和合规经营。被举报人孙小刚则否认贪污指控,承认经营存在“不妥”,并表示将起诉张乃丹侵犯个人权益。

2. 监管部门介入:银要求黑龙江银保监局成立专项工作组,全面排查中国人寿黑龙江省内业务,并依法追责。值得注意的是,黑河银保监局早在2019年已对嫩江支公司虚列费用问题两次处罚,累计罚款20万元。

三、该事件的影响及争议焦点包括:

1. 行业治理争议:举报事件揭示了保险行业“长险短做”、“虚假增员”等违规操作的普遍性,引发公众对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的质疑。

2. 舆论监督与企业整改的博弈:公众的关注点已从个案转向系统性风险,监管部门强调“举一反三”,但企业的整改成效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时间线梳理:

1. 2019年:黑河银保监局针对嫩江支公司虚列费用问题进行了两次处罚。

2. 2021年2月:张乃丹首次实名举报,中国人寿随即启动调查。

3. 2024年8月:张乃丹再次发声,指出调查无进展。

4. 2025年3月:银专项工作组介入,调查仍在进行中。

注:以上内容均来源于公开报道,关于事件的后续进展,请以官方通报为准。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保险行业的深层次问题,也引发了公众对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上一篇:上海延乔墓涌现数百份追思者来信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